玉米是我国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需求量较大,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玉米产量、让玉米种植效益提升?本期纳美特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5-ALA对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有哪些!
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干旱是较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尤其在抵抗力较弱的幼苗期。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水现象,从而导致玉米植株体内脂质过氧化,质膜透性增大,含水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导致玉米减产,这是我国北方地区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如何提高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减轻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不同处理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化
由图1可知,在不同浓度的5-ALA处理下,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9.53%和35.07%,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与T1处理相比,添加5-ALA后(T2~T7),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所提高,随着5-ALA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5-ALA达到25mg/L时,发芽势与发芽率达到较大值,分别为86.25%和90.00%。与T1处理相比,T6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了76.92%和65.52%,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二、不同处理玉米幼苗根长、芽长及生物量的变化
由表1可知,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下玉米幼苗的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根干重和芽干重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73.97%、54.46%、63.41%、61.90%、70.87%和42.64%。与T1处理相比,添加不同浓度5-ALA处理的幼苗生物量积累均有所提高,T6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幼苗主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根干重和芽干重均高于T1处理,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T7处理中,各指标值又有所下降,说明适宜浓度的5¬ALA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三、 不同处理玉米幼苗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变化
由图2可知,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玉米幼苗MDA含量增加了86.04%。添加5-ALA进行处理后(T2~T7),MDA含量显著下降,与T1处理相比,T2、T3、T4、T5、T6和T7处理下幼苗MAD含量分别减少了19.47%、21.85%、22.42%、27.55%、64.54%和40.18%,T6处理下降值较大,表明适宜浓度的5¬ALA可缓解细胞膜脂过氧化。与CK处理相比,干旱胁迫T1处理使玉米幼苗质膜透性显著增大。当用不同浓度5-ALA处理后(T2~T7),幼苗的质膜透性都有不同幅度的减小,其中T6处理较明显,与T1处理相比,T6处理的质膜透性减少了68.21%。说明5-ALA有效减轻了干旱胁迫对质膜的伤害。
四、不同处理玉米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由图3可知,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玉米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39.75%、29.10%和57.97%(P<0.05)。用不同浓度的5-ALA处理后(T2~T7),幼苗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当5-ALA浓度达到25mg/L(T6)时,处理效果较好,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T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36.82%、81.36%和121.26%。说明5-ALA能够增加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
五、不同处理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由图4可知,T1处理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低于CK处理,分别降低了59.85%、59.42%和84.07%,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抑制了玉米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用5-ALA处理后,SOD、POD和CAT活性随着5-ALA浓度的升高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T6处理达到较大值。与T1处理相比,T6处理的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增加了200.58%、182.10%和536.56%。说明5-ALA能够提升玉米幼苗叶片中这3种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植株的抗旱性。
综上所述,玉米旱胁迫会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而添加的外源5-ALA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降低细胞膜透性,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玉米幼苗抗旱性得到明显增强。
以上就是纳美特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行业资讯:5-ALA对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更多关于合成生物学产品,请关注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苏州纳美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5-ALA企业的领军人物,苏州纳美特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将农化刺激素产品普及到全中国的增效剂以及肥料市场。也希望纳美特产品能帮到更多的农资用户提升农产品品质、助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